面對日益嚴峻的水資源短缺、水災害威脅、水生態惡化等水問題,對跨界河流、中小河流、城市防洪、抗旱供水、山洪災害、水庫堤防等水利元素進行信息化管理,采用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天空地一體化等新技術,建成一個以水雨工旱災情信息采集系統和雷達測雨系統為基礎、通信系統為保障、計算機網絡系統為依托、決策支持系統為核心的水旱災害防御指揮系統。
通過研發應用新一代的傳感器監測設備,提高觀測精度,實現對水情、工情、雨情、旱情、災情信息、視頻等信息的自動采集、固態存儲、長期自記;
通過2G、3G、4G、5G、以太網、物聯網、水利專網等通訊方式將站網數據接入到水利信息骨干網絡,實現各監測站網、水情分中心、工情分中心、旱情中心、工程管理單位與水利信息骨干網絡之間的互聯互通;
統一數據傳輸格式和數據庫表結構,建設實時水雨情數據庫、歷史大洪水數據庫、防洪工程數據庫、社會經濟數據庫、圖形庫(空間數據庫、電子地圖)、歷史洪災數據庫、旱情數據庫以及其他相關數據庫;
統一開發運行環境、系統資源管理、應用開發工具、公用應用組件,形成基于統一技術架構的水旱災害防御業務開發與運行支撐環境;
開發水雨工旱災情信息監測、天氣雷達應用、流域區域洪水預報和災害評估、防洪調度、旱情評估和預測預報、水旱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等業務應用系統,提高水旱災害預報精度和預見期,為防洪抗旱調度決策和指揮搶險救災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和科學依據;
建成水旱災害防御預案體系與服務體系,包括水旱災害防御預案編制和修訂、水旱災害防御組織機構建設、水旱災害防御服務組織建設、水旱災害防御物資儲備建設、水旱災害防御減災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應用等。通過水旱災害防御指揮調度的建設,可極大地提高水旱災害支持決策能力和信息社會服務能力。